第四百八十九章 端午众生(二合一)_我在现代留过学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八十九章 端午众生(二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八十九章 端午众生(二合一)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四百八十九章端午众生端午节的江宁城,和汴京城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同样的,满城熏起了艾草,一样的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清扫室内、室外的卫生。

  顺便,给劳累了一年的自己,好好泡一个香兰草澡。

  王安石也不例外。

  这位大宋荆国公,一大早就和妻子一起,在家里的门窗上,都挂上了五彩绳吊着的香囊。

  同时也将家里的香炉都点燃。

  宫里面送来的檀香木,在香炉中缓慢燃烧,让人心神宁静。

  夫妻两又指挥着下人,把王宅内外,连带着山上的保宁禅院和花园,都仔细的清扫一遍。

  还用着生石灰,在里里外外的沟渠都洒了一遍。

  这是从汴京传来的手段。

  只知道,皇室在用,官署也都在用。

  所以,高级士大夫家庭,也都开始跟风。

  即使这个法子,没有任何用处。

  但至少,这可以向上面表明自身的态度——我是忠臣!

  待到一切工作都做完,王安石夫妻,就和往年一样,坐在保宁禅院的门槛上,看着山下的江宁城。

  “獾郎……”王安石的妻子吴夫人轻轻的依偎着自己丈夫的肩膀,他们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也是灵魂伴侣。

  所以,王安石只是听着妻子的声音,就已经知道妻子想要说什么了?

  无非不过是,让他上书朝廷,让他拿自己这张老脸,去和当政的两宫求情。

  让女婿吴安持,可以从太学出来。

  这个事情,只要他出手,就一定能成。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故宰相,是先帝的元辅。

  也因为两宫都恨他王安石。

  所以,只要他王安石卑躬屈膝,向两宫求情。

  两宫都会开心,甚至洋洋得意。

  但……

  王安石握着妻子的手,轻声道:“盈儿这些年,在吴家受尽了冷眼,甚至被姑舅、丈夫排挤……那时候,他们想过老夫没有?”

  “现在,他吴家人落了难,就想起来,要找老夫了?”

  “还逼着盈儿回家,来老夫面前跪求?!”

  王安石抬起头:“凭什么?”

  他现在是真恨!

  恨自己当年有眼无珠,也恨自己对女儿的婚姻无能为力。

  “可是……”吴夫人叹息一声。

  “没什么可是的!”王安石罕见的打断了爱妻的话,道:“除非,他吴家答允老夫的要求,不然老夫绝不上书。”

  吴夫人低下头去,低声道:“獾郎,真要逼着他们夫妻和离?”

  王安石点头,坚决的说道:“不和离,难道要让盈儿一辈子以泪洗脸?”

  数年前,长女回家省亲时,写下的那首诗,让他痛心至今!

  如今,既有了机会,自当果断的结束这桩婚姻。

  吴充活着的时候,就经常性的纵容吴安持,冷落甚至是欺辱自己的女儿。

  要不是他王安石爱女甚笃,在长女出嫁时,几乎掏空了他仕宦以来的积蓄,给长女凑足了嫁妆。

  不然,女儿这些年怕是要被吴家人虐待而死!

  “这样一来……我临川王氏的名声……”吴夫人握着自己丈夫的手,轻声道:“怕是又要坏几分了。”

  临川王家这些年,本就因为自己丈夫变法之故,而在天下毁誉参半。

  王家的名声,因此受累。

  尤其是,王安石当年亲自主持自己儿子王旁和其妻子和离,然后风风光光的将那个儿媳当成女儿一样嫁了出去。

  此事在整个士林之中,迄今都被人非议。

  王安石自己不在乎。

  可吴夫人,却不得不为王家的未来考虑。

  为她的孙子、外孙女们考虑。

  王安石轻轻的握住妻子的手,夫妻相濡以沫数十年,彼此之间已经熟悉的如同一人的地步,他自知自己的妻子,是在为了后人担心。

  害怕王棣将来议亲困难,也害怕外孙、外孙女们被连累。

  只是……

  为了孙子、外孙女,就牺牲女儿?

  他王安石做不到!

  以前,他是没有办法。

  现在有办法了,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要将女儿从火海中拯救出来。

  况且,他荆国公王安石的孙子、孙女、外孙女们会愁嫁娶?

  开玩笑!

  王安石用力握着自己妻子的手,说道:“夫人就不必担心了。”

  “让盈儿就留在家中吧。”

  “他吴家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将盈儿的嫁妆还有吴安持的和离书送来,老夫就什么时候上书两宫和朝堂,给他吴安持求情。”

  这就是逼迫吴家和离。

  而且是极为霸道强硬的方式——你们是和离也得和离,不和离还是得和离。

  甚至,隐含着威胁在其中。

  吴夫人看着自己的丈夫,她悠悠叹息:“如此一来,天下人恐怕会议论纷纷了。”

  仗势凌人,强迫和离。

  经此一事,王家的霸道,将传遍天下。以后那些想和王家联姻的人,都得掂量掂量了。

  王安石笑了:“老夫何惧天下议论?”

  从上书先帝,以《本朝百年无事劄子》,吹响变法的号角以来。

  他王安石王介甫,哪里畏惧过人言?又何曾怕过他人的议论?

  不惜与天下为敌。

  这才是他王安石王介甫的本性。

  元丰之后的那个在保宁禅院,参禅悟道的王安石王半山,反而不是真正的他。

  那个在保宁禅院的王半山,只是一个心灰意冷,对前途感到悲观的失意老人。

  可现在,当年的王介甫,已经重新活过来了。

  在新君即位,虽然罢废保马法、市易法、均输法,但同时开始改革、调整青苗法、免役法,不止留用新党大臣,更拜韩绛为相的那一天,那个因为爱子早逝,二次罢相而死去的王介甫,就已经悄然复活了。

  吴夫人看着自己的丈夫。

  看着这个虽然两鬓衰白,但精神意志却再次振奋起来的男人。

  她笑了。

  于是,紧紧握住这个从孩童时代,就已经在一起的丈夫的手。

  “獾郎既已经决心了,那就去做吧。”吴夫人柔声说道。

  就和当年,她丈夫执意变法,去挑战所有人的时候那样。

  那个时候,现在的荆国夫人吴氏,也是这般握着丈夫的手,对他温柔的鼓励:去做吧。

  王安石笑起来。

  他这一生,最大的自豪和骄傲,从来不是文章、功业。

  而是他身边的这个妻子。

  这个陪着他从小长大,知他懂他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

  “善!”王安石紧紧握着妻子的手。

  他这辈子,只需要有妻子的支持和帮助就够了。

  外人议论?何曾惧!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三句话,虽然是别人歪曲了他的原话,并广为流传的谣言。

  可王安石从不否认。

  因为他心中,真的觉得这三句话说的好!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

  广西的端午节习俗,和中原也没有太大区别。

  一大早的,邕州城就已经满城都是艾草的味道。

  城外的邕江中,更是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龙舟竞赛。

  来自广西各地的土官们,还有交州江北的土司们。

  都从各自的地方,选拔出了一支龙舟队伍,来到邕州参赛。

  章惇端坐在早早搭起来的台子上,看着邕江内的龙舟,竞相向前,浪花奔涌中,数以万计的观赛者,呐喊、助威之声,不绝于耳。

  这让章惇看着,有些怀念起汴京来了。

  “往年这个时候,金明池内,大宋禁军也会举行龙舟竞赛。”

  “天子甚至会亲临金明池,与民同乐。”

  “往往这个时候,金明池内观者数以十万……”章惇感慨着,不由得唏嘘起来。

  如今官家还在守孝期间。

  金明池的龙舟竞赛,肯定是没戏。

  今年的中元节、中秋节庆典,也不会举办的,元宵灯会更是想也不用想。

  这些堪称是天下第一的盛会,还得等两年。

  等天子孝期结束,才能真正的操办起来。

  章惇正感慨着,高遵惠已经拿着一杯菖蒲酒,醉醺醺的来到了章惇面前。

  这位太皇太后的叔叔,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从汴京来的消息,这位国亲注定要高升。

  高遵惠本是正八品的文臣朝官,寄禄官在南下前,为奉议郎。

  南下时,以特旨换武资,国朝之制,以文资换武资,可升一级任用。

  于是,高遵惠摇身一变,成为从七品的武臣,特旨授为左藏库使,以左藏库使而为广西走马承受公事。

  对外戚来说,这属于是过渡。

  这次南下,即使他寸功未立,回朝后也可以安然直升皇城使。

  而他现在,立功了!

  江北各州土司、广西经略使司上下,都上报朝廷——广西走马承受公事高遵惠,用义怀远,谋略远方,优抚百姓。

  功劳自然不是一点。

  于是,朝堂欣然接受。

  所以,根据汴京的消息,高遵惠回京后论功,遥郡肯定是跑不了,就看武臣阶定在横行官的哪一阶了。

  搞不好,过几年,这位国亲就将拜正任。

  这就是外戚。

  只要稍微立一点功,勉强可以堵住别人的嘴,升官就和喝水一样轻松,外人自是羡慕不来的。

  更让人眼红的,还是这位国亲,在交趾做了好大买卖。

  到现在,都一直还有从明州那边来的商贾甚至是官兵押送着明州的甘蔗苗千里迢迢而来。

  听说,是官家出了内帑,给明州、苏州那边拨了钱,购买甘蔗苗。

  而明州知州陈睦那个家伙,从来都是以跪舔天子出名的大臣。

  别说官家肯给钱了。

  就算是一毛不拔,陈睦那个家伙,也会拿着衙门公使钱,从民间大肆购买甘蔗苗,送来这边。

  于是,交州北方各州的甘蔗田种植面积,一直在扩大。

  章惇听说,现在都快十几万亩了。

  委实有点夸张!

  要是真被这个国亲在交州把甘蔗给种成功了。

  将来,这高家的富贵,不可想象!

  但真正让章惇诧异的,还是这位国亲会做人。

  以章惇所知,就这些日子来,高遵惠身边聚集了大量的人。

  有地方土官,有地方豪族,还有从汴京来的人。

  曹家、刘家、向家、王家,好像都派了些下人过来帮忙。

  听说是,高遵惠和他们在按照斗纽的办法,大家一起种甘蔗,一起开蔗糖作坊,等出了糖,大家再一起打通销往汴京、扬州、杭州、苏州、江宁、河阳、洛阳等地的通道,有钱一起赚!

  不止如此。

  这位国亲,还把斗纽的干股,送到了广西地方的有司手中。

  苗时中、岑自亭、吕嘉问、关杞,人人见者有份。

  就连他章惇这边,也送了大约百五的干股。

  只是被章惇婉拒了。

  但高遵惠回头就和没事人一样,也不恼怒,依旧和他说说笑笑。

  只能说,这大宋外戚,天生就是这样。

  高家更是无愧百年勋臣家族的底蕴。

  高遵惠摇摇晃晃的举着酒杯,对着章惇微微躬身:“愿请经略相公,满饮此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